原桂枝,笔名陈默,1951年生于河南焦作博爱寨豁乡原圪垱村,现居北京市东城区。河南省作协会员,曾任《西部时报》记者、河南电视台《旅游》栏目编导,现任《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文旅部主任。自二十岁执笔创作至今,其作品横跨戏剧、电影、小说等多元体裁,以深刻的人性洞察与历史反思,在文学版图上刻下独特印记。
她的创作轨迹,恰似一条奔涌的河——青年时以戏剧为舟,中年转向电影剧本的深潭,晚年则汇入长篇小说的浩瀚海洋。二十岁初绽文心,独幕剧《青松寨》、多幕剧《三姑泉》便已登上地方剧团的舞台,在乡音里讲述土地的故事;中年以电影剧本《有晴无晴》《老槐树》为镜,将个体命运投射于时代光影,探索更复杂的人性维度;晚年笔锋转向长篇与中篇,长篇小说《天槐》、中篇小说《情敌》(曾用名《与情敌共进晚餐》)及与文友锦年合作的电影剧本《中国树》《好人》,以更厚重的叙事,完成对历史、命运与人性的深度叩问。
陈默的创作有三个鲜明特质,构成其文学底色。
其一,用人性解读历史。《天槐》以建国初期豫北小山村的真实事件为原型:一位女共产党员突破阶级壁垒,冒险收留地主与国民党的两个儿子。在“善”与“恶”的博弈中,她笔下的“大爱”超越意识形态藩篱,展现中华民族最本真的道德传统——仇恨会随岁月风化,但人性的温度能穿透时光。中篇小说《情敌》则聚焦四个被时代洪流碾碎的女性:腼腆的秋雨因权力侮辱含恨而终,勇敢的胡爱爱因“不合时宜”的爱被剥夺文艺生命,大莲为求子“借种”反害恩人,主人公林书玉因一次无爱性行为孤独终身……这些“未绽放即凋零”的生命,既是特定年代的悲剧缩影,更是对世俗偏见与人性弱点的无声控诉。
其二,依据真人真事创作。《天槐》中党支部“集体决定放走地主一家”的抉择、支书收留地主儿子的细节,均源自她童年记忆里的真实事件;《情敌》中四个女性的命运,更直接取材于她的朋友与乡邻——那些曾在她生命里真实存在、最终被时代浪潮吞没的鲜活个体。这种“贴着地面写作”的姿态,让她的文字自带粗粝的真实感,读来令人震撼。
其三,突破已成定论的文学标签。她写白话诗《莲泥》:“茂叔独爱一尘不染,没有污泥哪来清莲?”直指“出淤泥而不染”的传统意象,揭示荷花之美恰源于对污泥养分的汲取——这一反诘,不仅是对经典隐喻的解构,更是对“绝对纯粹”的哲学反思。她写书评《刘禅傻乎?》,则为被标签化为“昏君”的刘禅正名:在大厦将倾的绝境中,他的“傻”或许是保全部分民生、在灰烬中求生的生存智慧。这种“破界”的勇气,让她的文字超越通俗叙事,具备思想高度。
从乡村戏台到文学殿堂,陈默用一支笔,在历史与人性的土壤里深耕不辍。她的作品或许不追求华丽修辞,却因真实的疼痛、炽热的大爱与勇敢的质疑,成为一面照见时代与人性的镜子。正如她在《天槐》中写的:“真正的历史,不在史书里,而在每个被命运碾碎又顽强生长的灵魂里。”这样的书写者,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
陈默:人性之花的书写者原桂枝,笔名陈默,1951年生于河南焦作博爱寨豁乡原圪垱村,现居北京市东城区。河南省作协会员,曾任《西部时报》记者、河南电视台《旅游》栏目编导,现任《北京江山多娇规2025-07-12
-
醇氢电动亮相中国汽车论坛,生态联盟成立加速产业共赢7月10-12日,以“提质向新,智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举办,聚焦行业发展重点、热点话题,共谋合作共赢之道,携手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期2025-07-12
-
昆明高新区立人学校:让教育绽放幸福光芒昆明高新区立人学校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全日制非寄宿民办学校。立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占地6.8亩,建筑面积 5320 平方米,户外活2025-07-12
-
全球新锐超市AW北京首店开业 场景化消费引热潮7 月 8 日清晨,北京太阳宫凯德 MALL 尚未开启日常营业,门口已聚集起摩肩接踵的人群。这场由全球新锐超市品牌 Albert Wang(简称 AW)全球首秀引发的热潮,让工作日的商圈2025-07-12
-
不追风口,做风口前的人——兴业众汇如何实现提前埋伏在A股市场,有两类投资者: 一类是“追热点”,常常在涨停板出现后才跟进,结果容易高位被套; 另一类是“提前埋伏”,能够在风口真正来临前完成布局,静待市场抬轿。 兴业众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