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培书法英才 写云南华章 ——云南艺术基金 2024 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云南青年书法骨干人才培训”结业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幕
互联网 2025-11-14

日前,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云南青年书法骨干人才培训”结业展在云南美术馆开幕。

领导嘉宾为开幕式揭幕

项目以云南大学为申报主体,由“兴滇英才”成联方教授承担项目负责人。本次活动,得到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云南省青少年书法协会、云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大力支持。

开幕式现场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副部长、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孟晓驷,云南省原副省长梁公卿,云南省委原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晏友琼,云南省武警总队原政委王永银少将,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郑晓华,《中国书画》杂志社总编辑康守永,《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陈池瑜,《书法》杂志原主编胡传海,云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维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宋娜,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建德,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吴贵荣,云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主席郑明,云南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玲,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云南艺术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畅海,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杜建民,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马玉梅,以及云南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关心支持云南书法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约两百余人出席开幕式。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教研室主任胡广集主持开幕式。

领导嘉宾合影

孟晓驷向项目的圆满实施表示祝贺。他说,该项目能极大解决云南书法领域存在专业教育基础薄弱、从业者专业素养待提升、人才培养成本高且缺乏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梯队的问题,本次培训为云南书法发展提供新路径,培养了新生力量。云南不仅是歌的海洋,更要成为一方书法热土。

徐畅海致辞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云南艺术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畅海对学员们的顺利结业表示祝贺。他说,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独特民族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在国际传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结业展是学员人才们三十多天辛勤耕耘的丰收成果,希望全体成员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精进,为云南书法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罗江致辞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罗江祝贺项目圆满收官、学员人才顺利结业,感谢主办协办单位及授课专家的辛勤付出。他肯定此次云南艺术基金首次系统性书法人才培训的创新模式,寄语 36名学员深耕传统、勇于创新,传承云南书法文脉。

成联方致辞

项目负责人、“兴滇英才”、云南大学成联方教授向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及省外嘉宾表示欢迎,祝贺全体学员人才完成三十余天集中培训并交出一份学有所成的满意答卷。此次培训邀省内外19位专家授课,另请三位著名作家分享创作心得,并组织学员赴云南多地文化地标采风。学员作品从入班时趋同浅近,蜕变为多元风貌,各体兼备且能自撰文入书,均完成含两幅八尺大作在内的六件参展作品。学员涵盖多群体、兼顾地区平衡,项目获业内权威杂志专题报道,并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集。

王嘉勇发言

学员人才代表王嘉勇介绍云南青年书法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于7月启动,以“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为初心,既传授书法技法,更助力云南书法事业传承发展。历经数月学习实现了从“技法精进”到“素养跃升”的跨越。

云南艺术基金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具有云南特色的文艺精品,推进云南艺术事业繁荣发展。项目资金来自云南省级财政拨款。云南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而云南青年书法骨干人才培训是云南艺术基金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系统性书法人才培训项目。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培训期间涌现的237幅精品力作,全面展示云南青年书法人才的培养成果与艺术活力。      展览旨在搭建青年书法人才的展示与交流平台,系统呈现培训项目在技法传承、理论提升与创作实践方面的成效。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五体书风,形式包括中堂、对联、条幅等多种样式,既可见对 “二王” 帖学、滇中碑刻等传统经典的深耕细研,也不乏融入云南民族文化元素与时代精神的原创探索,同时生动展现了青年学员扎实的传统功底与大胆的艺术探索。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在云南美术馆举办的项目结业展,通过集中展示青年骨干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云南青年书法创作者的热情,助力培育高素质书法人才队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承创新,为云南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时期的笔墨力量。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3号。通讯员:徐龙云、图/文。

24h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