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中关村的一隅孵化器起步,到布局全国18个省份、运营超60个产业园区的产业服务领军者,中关村e谷用十三年时间诠释了“产业服务”的深度与温度。作为国内首个提出“四链合一”生态体系的服务商,其以“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人才链”为轴心,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网络,累计赋能超5000家创新企业,孵化出数十家行业龙头与“专精特新”标杆。
从一线城市的科技园区到县域经济的试验田,从智慧化运营的“e谷脑”到链接全国的创新生态,中关村e谷始终以“与企业共成长”为初心,用定制化服务激活区域经济活力,让产业服务的价值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今,这家“最懂产业的公司”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在数字浪潮与绿色转型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为园区定位,是产业服务的第一步
产业定位和规划,一直是园区开发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不同的地区在形成当地的产业生态链的时候都具备天然的禀赋,一部分可能是基于当地的资源优势自然形成,一部分可能是基于当地的政策规划。
产业服务的逻辑起点,同样在于精准的园区定位——中关村e谷深谙此道,通过“一园一策”的差异化定位,将产业需求与区域禀赋深度融合,为不同城市量身定制发展路径。以中关村科学城星谷(创新园)为例,紧扣北京市“北星”战略,产业方向涵盖了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卫星运营等全产业链生态。
“天时地利”有了,想要成就“人和”,还需要园区运营者保持定力,专注“主题园”。
中关村e谷凭借自身资源为园区引入欧博力科技、浩瀚蓝途、遨天科技、星辰空间等20余家头部机构,提供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这种“高校+产业+资本”的定位逻辑,使星谷成为京津冀空天产业协同创新的核心枢纽。用心专注的专题园,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做生意”的核心需求,利于建立产业生态,让园区内的各个企业和相关产业生产要素相互激发,发挥出集聚效应。
而中关村e谷对中原星谷的定位,源于对国家商业航天战略的深度响应与河南本土禀赋的精准适配,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布局,更是对产业服务模式的深度重构。依托郑州“天地之中”的区位优势、算力基建资源及制造业基础,中关村e谷将园区锚定为“全国商业航天数据赋能中心”与“中部空天产业创新枢纽”,通过“顶层设计-精准匹配-生态赋能”的三级服务体系,打造“卫星上天、数据落地、产业生根”的闭环生态。
“产业服务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长出‘产业根系’。”中关村e谷董事长兼CEO姜珂表示,“中原星谷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技术链、资本链、人才链、场景链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激活区域经济的‘星辰大海’。”
全流程招商:以“生态链”思维锻造园区产业竞争力
传统的产业园区建设周期中,往往要经历“产业规划-咨询-园区建设-产业资源导入-招商-服务”等一系列长流程,而中关村e谷的招商始于“产业咨询先行”,通过深度调研区域禀赋、政策导向及产业趋势 ,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园区“建链、补链、强链”路径。
中关村e谷凭借独创的“全流程招商”方法论,以“链式思维”在全国60余个园区构建起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七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资本赋能-生态运营”闭环模式,系统性破解招商难题,助力地方产业链从“零散布局”迈向“生态协同”。中关村e谷还通过“以会聚产、以赛引智”构建资源网络,连续承办并参与“创客中国”大赛等多个赛事,吸引全国十万余个创新项目,孵化出几十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联动北航校友会打造“北航校友创新论坛”,促成多领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创新的“以投带招”模式通过“产业基金+政策协同”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数字化工具也成为中关村e谷提效的关键。其自主研发的“e谷云脑”系统,集成产业链分析、企业画像匹配、政策智能推送等功能,招商周期缩短40%。
去年开园的中关村e谷(杭州)未来产业创新中心,揭牌当天首批入驻5家企业,20余家企业达成意向。
中关村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截至2024年底累计服务企业280余家,孵化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余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挂牌企业1家,在孵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30余项。
在“快招商”的背后,是“慢布局”。中关村e谷四季慧谷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创新中心不仅在延续产业链招商的同时,更通过专业级网安路演对接会、主题沙龙等创新活动搭建产业生态平台,逐步建立自己的客户资源库。截至目前,触达企业近550家,导入外部企业资源400家。
在以光电产业为主的中关村e谷(南阳)光电产业集群,累计孵化培育企业4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余家,规上企业5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
“全流程招商的本质是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姜珂表示。中关村e谷通过“链式整合+生态赋能+政企协同”的全流程招商模式,在全国园区和七大产业中成功打造了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其服务不仅局限于企业招商,更通过生态闭环设计推动产业链自生长,形成“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片区域”的乘数效应。
做好
#FormatImgID_4#
在产业运营的价值越发凸显的今天,园区产业服务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园区企业而言,真正有价值的是为企业带来订单,帮助企业做生意,满足企业成长壮大需求的专业性产业服务。在中关村e谷看来,“帮助企业做生意”的核心,其实是满足企业的成长需求,建立产业生态。
中关村e谷通过“空间载体+政策服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基座体系,架设起政企协同的桥梁。一方面,帮助民营企业精准匹配政策红利、技术资源与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规划、企业导入、生态构建等全链条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双向奔赴、协同共赢”,同时举办创新论坛、创客大赛等活动,沉淀形成涵盖200+政府机构、500+专家、5000+项目的资源池,构建起技术、资本、人才高效对接的创新生态。
位于新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关村e谷(新乡)创想基地截止目前创想基地入孵企业达到27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余家,2023年产值6亿元。
通过服务、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逐步吸引产业链上初创、成熟企业聚集,慢慢形成了“热带雨林”般的产业生态体系,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市场拓展、上下游资源获取、融资和人才四大痛点,最终打造出综合性、全要素产业集聚中心。这其中,针对企业痛点和需求挖掘的专业性服务,无疑是最考验运营商园区运营基础与核心功力,也最能赋能园区招商增加客户黏性,稳定园区现金流量,拉开园区运营服务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以智能制造产业为基底的中关村e谷(曹妃甸)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引入企业70余家,截止2024年底企业营业额达10.5亿,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示范窗口。
中关村e谷(齐河)生命科学城自成立以来,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立包括“一个主题产业园+一个孵化基地+一个核心平台+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服务中心+一批龙头及重点企业”的服务模式,已成功招引了百余家高科技企业,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前沿生物),入驻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
不仅如此,中关村e谷还运用自身的专业资源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配套“实验室”——中关村e谷·延庆无人系统检测中心是国内首家民营无人机专业检测机构,现已获得中国计量认证(CMA)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该中心不仅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还深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助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
“产业生态像是一片森林,参天大树(龙头企业)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养育大树的水土,大树下面的花草灌木,(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姜珂如是说。对于产业服务综合提供商中关村e谷来说,将中小企业当作主要孵化服务对象,不仅是为园区培育运营和投资价值来源,更是秉持着社会责任感,为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量来源和中坚力量。
-
中关村e谷的十三年——以产业服务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北京中关村的一隅孵化器起步,到布局全国18个省份、运营超60个产业园区的产业服务领军者,中关村e谷用十三年时间诠释了“产业服务”的深度与温度。作为国内首2025-04-28
-
九科信息入选“金燧石奖”2025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企业TOP202025年4月18-19日,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投资家网、深圳天使母基金、深圳市天使投资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大2025-04-28
-
世贸通葡萄牙基金移民:葡萄牙入籍门槛恐提高?专业解读来了葡萄牙,这个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家,以其温暖的气候、亲民的生活成本和友好的移民政策,持续吸引着全球投资者。但近日,葡萄牙总统府部长António Leitão Amaro公开2025-04-28
-
超90%学员自发推荐!静思特考研的“督学天花板”服务揭秘凌晨1点,林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照片,配文写道:“白天上班、晚上带娃、凌晨学习,三年‘打游击’式备考,感谢静思特考研团队的‘保姆级2025-04-28
-
静思特教育获评“广东教育行业十大影响力领先企业”认证资质近日,经中国质量监督评审委员会,中国企业信用评估认证中心等有关部门评审后,广东静思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静思特教育”)正式获评“国家3.15诚信企业”“广东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