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道破“美国梦”的本质,这部电影不愧为经典中的经典!
文采 2024-01-13

2024年,对美国来说是个大年——大选年。

现任总统拜登试图证明他的成功:拜登经济学成功抑制了通胀,降低了失业率。

在他看来,拜登经济学是恢复“美国梦”的另一种说法。



2023年6月,拜登在宾州造船厂发表演说

是真的吗?

回顾这三年,美国爆发债务危机、两党拉锯、议长罢免;对外,在他任期内烧起的以哈冲突、俄乌战争,难以促和不谈,还快把预算掏空。

好莱坞电影常以“美国梦”作为题材,鼓吹不论出身背景,努力就能出人头地。

然而美国民调却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选民认为“美国梦”已经遥不可及,半数民众认为,美国人的生活比50年前更糟糕。

“美国梦”植根于《独立宣言》,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发表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将“美国梦”和追求种族平等挂上了钩。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是一个深深根植于‘美国梦’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立国信条的真谛——人人生而平等。”



而如今,“美国”和“梦”在极右翼的拉布中停摆,在校园枪声中抽离。

然而追溯到那个狂热喧嚣的“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是否这个梦就能回归它原有的模样?

重构时空的史诗级黑帮电影《美国往事》就设定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在移民大量涌入的时期,于权欲和枪声中,上演了一场光怪陆离的青春幻梦。

美国往事



如果要读懂黑帮电影,那就一定绕不开一个政策——禁酒令。

美国的早期移民大多数来自欧洲,其中的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反对纵欲奢华、饮酒、赌博、赛马。

他们认为酒会使人放荡,迷失本性,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禁酒可以维护社会道德,让人们变得“纯洁”。

《圣经》: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20世纪初也正是女权意识兴起的时代,女性选民对家中丈夫酗酒忍无可忍,最好的方法便是一劳永逸,切断酒类。

清教徒的诉求真正被政府所用,还离不开一个客观条件:战争。

1917年,美国宣布参与一战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加之很多酿酒商本就来自德国及意大利,禁酒令的呼声愈发高涨。

时任美国总统胡佛曾将禁酒令称为“意图高尚的实验”,然而很少选民所知的是,他私下对禁酒兴致缺缺。

1919年1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18个宪法修正案,规定制造、贩卖和运输酒类属于违法行为。

这个宪法修正案从1920年1月16日开始生效,由联邦禁酒人员执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禁酒令。

这一时期也造就了美国黑帮的“黄金时代”。

一时间意大利黑手党、犹太黑帮、芝加哥黑帮等几大势力划界而治,开设地下酒庄,在政府的眼皮底下构筑庞大的王国。

《教父》《纽约黑帮》《大西洋帝国》等作品,都是在以这一时代为创作背景。



赛尔乔·莱昂内导演作品《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主人公“面条”的人物原型正是波兰裔犹太人梅耶·兰斯基,犹太帮的教父,被称为史上最聪明的黑帮分子。

20年代初,面条与新搬来的少年麦克斯不打不相识,他们自立小团体,开始偷运私酒、勒索警察。



《美国往事》剧照

禁酒令生效期间,面条想出了一个成功逃避警察追踪的方法,使私酒运输量大幅提高。

但日趋做大的生意也招惹来更多是非,同黑帮头目巴格西的冲突中,面条误杀了巴格西,并误伤了警察,被判入狱12年。

面条出狱后得知麦克斯以挖墓为幌子,做着走私酒水的行当,而且都有给自己留一份,他顺理成章地回归小团体。



《美国往事》剧照

小团体的动作越来越大,抢劫珠宝钻石,甚至参与工会罢工斗争。

青春的最后疯狂,背后是时代的挣扎。

1929年底,美股崩盘血洗市场,将楼市加之股市堆叠出的泡沫一夜之间捅破,10年萧条接踵而来。

禁酒令即将解除之际,麦克斯在权欲面前逐渐迷失,计划抢劫联邦银行。

面对这一条行不通的路,面条决定向警方告发犯罪活动,然而麦克斯等三位兄弟在此中皆被打死,面条也被追杀,逃离纽约。

35年后,隐姓埋名的面条收到一封匿名的转葬信,在踏上纽约寻找真相之际,他无意中得知当年隐藏的一个阴谋……



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教父》和《美国往事》哪个才是史上最伟大的黑帮片?

这是个世纪难题。

但其实在《教父》开拍前,导演人选名单中就有《美国往事》的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但他为了打磨此片的剧本,放弃了执导《教父》的机会。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莱昂内一直以意式西部片而闻名,也是他通过“镖客”三部曲,将美国正衰退的西部电影再次翻红。







“镖客”三部曲

然而后来的《西部往事》和《革命往事》票房不佳,让他备受好莱坞大厂的质疑。

1972年,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凭借《教父》一战成名。

赛尔乔·莱昂内不光错过了翻身的黄金机会,自己打磨十年有余的《美国往事》还受到了影响。

有资方认为,同样涉及黑帮题材的《美国往事》是对《教父》的拙劣模仿,因此无人投资。

直到1983年,莱昂内才找到制片人投资拍摄此片。

可叹的是,因该片的粗剪版长达10个小时,精简后也长达6个小时,由于时长,并没有过审。

139分钟的华纳剪辑版因删减了大量男主人公回忆往事的段落,导致观众看不懂剧情,以票房惨败收尾。

莱昂内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美国往事》在戛纳大放异彩

而直到该片的4小时版本问世,才重新得到世人的肯定,成为影史不可磨灭的经典。

烂片还是佳作,要看书写的笔墨。

《美国往事》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以面条的回忆为轴,横跨少年、青年、老年三个时空。

通过倒叙和闪回的方式,在现实和回忆中不断跳切,编织出心理结构,使这一段往事成为经典。

一张不回头的车票,离去和归来在一个镜头之间,就跨越了35年。





《美国往事》剧照

面条与初恋黛博拉的邂逅也能窥得导演的设计,上一秒老年面条仍在缅怀旧地,透过墙缝,偷窥面粉仓。

下一秒透过闪回转场,用主观视角将观众代入了面条对黛博拉情窦初开的“一眼万年”。





《美国往事》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黛博拉的詹妮弗·康纳利(Jennifer Connelly)可谓“出道即巅峰”。

她在该片中出场戏份虽然不多,但12岁的一个回眸,却惊艳了影坛整整40年。

从“小花”、“玉女”到《梦之安魂曲》的绝望爆发,詹妮弗从未停止打磨演技。











说回影片,片中的隐喻多与镜子相关,面条选择了“帮派”这条路时,黛博拉让他照照镜子。

也许就从这一刻起,就暗示了两个人注定不可能有结果。



《美国往事》剧照

老年面条和黛博拉相遇时,画面中也体现出镜面的运用。

一面镜子,隔开了两人35年的鸿沟。



《美国往事》剧照

镜面人物说话时,是掩饰、撒谎、逃避。

而当镜头从镜面转向真人时,黛博拉的伪装被全部卸下,说出背后隐藏的秘密。

用记忆将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缝织起来,为往事增加了一层复杂性和神秘感。

主动拼接故事碎片的过程,便是解谜的过程。

声音也参与了塑造闪回,或者可以说是解构梦境的过程。

在电影前几分钟,长达几十秒的电话铃响,带观众走进了面条的噩梦,从三位老友的被杀现场,到最后的那通打给警长的电话。



《美国往事》剧照

如果不是一直响的电话铃声,普通观众很难知道那是一场第一视角的代入。

《美国往事》是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大的遗珠,在华纳灾难级的删减下,连配乐都所剩无几。

这直接导致电影连最佳配乐的提名都没拿到。

要知道给该片配乐的是享誉全球的电影配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



配乐师恩尼奥·莫里康内

2007年他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第2位获此殊荣的作曲家。

他获得2次格莱美奖,2次金球奖,5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多项音乐奖项。

2016年,他凭借《八恶人》荣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他在500多部影视作品中留下过乐章,如《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影史传奇。

他同时还是莱昂内的小学同学,莱昂内的西部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的配乐均出自他之手。



赛尔乔·莱昂内与恩尼奥·莫里康内

该片是面条的回忆,也是一代人的回忆。

如果说面条充满正义感、道德感,是典型的好莱坞的正面人物,那麦克斯则呈现出一种唯利是图的反派特征。



《美国往事》剧照

讽刺的是,在《美国往事》的叙事中,麦克斯走向了一个“美国式”的奇迹,实现了经典的“美国梦”:

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混混,通过机遇积累到初始资金,在黑帮中爬到一定地位,摇身一变跻身上流社会,收获名利的同时,也获得姑娘的青睐。

而面条的命运则恰恰相反。



《美国往事》剧照

如果说“美国梦”的正面是繁荣与成功的机会、向上流动性。

那背面,就是欲望、血腥和权谋,是极度的功利主义。

正如戴锦华女士所述:

“在这部片子中,‘美国梦’在展露了它的正反面的同时,展露出这一特定文明的残忍与无情,病态与颓败。”

重构与幻灭、罪恶和赎罪永远都有其两面性。

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厦将倾,极度地追求财富及名利,换来的是精神的荒原。

导演莱昂内说:

“美国是梦幻与现实的混合。在美国,梦幻会不知不觉变成现实,现实也会不知不觉地忽然成了一场梦,我感触最深的也正是这一点。”

回到影片的结尾,面条再次躲进了鸦片所给予的精神幻觉里,片刻的呆滞后,笑了。



《美国往事》剧照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文|Vivian K

编辑|福尔魔歌、Tea